5月22日,新疆文旅投诉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近期“甩团”案件情况的通报。通报中表示,今年4月中旬以来,全疆发生多起旅行社恶意“甩团”事件,造成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地部分内地游客滞留。
通报称,熊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新疆骏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因游客购物未达预期,在行程中拒绝履行合同,授意导游或全陪“甩团”,共涉及上海市、杭州市、温州市三地游客270人。目前,集中办案组通过掌握的证据资料,已对两家涉案旅行社立案调查。由于上述2家公司涉案金额巨大、牵涉游客人数众多,已经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尽管“甩团”事件中的两家涉案旅行社已被立案调查,但该案暴露出的一些细节仍令人深思。每到旅游旺季,市面上不时曝出的低价旅游团导游骂人、游客投诉等纠纷,也常令人扼腕。
人们不禁要问:“明知山有虎”的低价旅游团,为何屡禁不止?
低价团为何难以禁绝?
所谓低价旅游团,归根结底是旅游报价低于旅行社成本的旅游团。以一条成本价3000元、对外售价2000元,参团游客40人的低价游线为例,旅行社总成本12万元、实收团费8万元,4万元以上的差价及盈利部分必须“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游客购物、餐饮、自费项目的返佣等补足。因此,低价团导游诱导游客购物几乎都有“硬性指标”。这种先靠低价争抢游客,再通过回扣等赚回利润的方式,被行内人士称为“刀尖上削下来的利润”。
此次曝出“甩团”事件的新疆游,即是典型的低价团。该团报价1980元,在新疆玩18天且买一送一,相当于人均团费980元,报名者多为长三角游客,团费还不够买一张往返机票。以上海出发为例,廉价航空上海-乌鲁木齐旅游淡季往返机票也要2400元左右,这还没有计入游客在18天行程中的住宿、餐饮、大巴、景点门票等支出。因此,18天人均980元的新疆游报价低得离谱。
如此离谱的报价,为何还有人趋之若鹜?贪便宜是一方面,也不乏抱着“赌徒”心态的游客。在这些游客看来,既然有人敢这么卖,先去了再说。进了购物店,自己“摒牢”不买即可。而对习惯于恶性竞争的旅行社而言,团费不够覆盖成本,就必须诱导游客购物后拿回扣补贴团费。正是在这种畸形的生态下,当游客不愿购物时,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就不时出现,也令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
游客体验不佳、导游殚精竭虑带货、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低价团模式下似乎各方都是受害者,为什么这么多年仍屡禁不止?零和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现象,看似各方利益受损,其实仍有“漏网之鱼”从中获益。
仍以上述成本3000元、报价2000元的线路为例,假设40名参团游客中有16人愿意购物及参加自费项目,旅行社因此得到的返佣足以覆盖成本,另外24名不购物者就能以2000元的便宜价格走完全程,成为“受益者”。只不过,后者这份额外“收益”是建立在购物游客利益受损的基础上的——低价团行程中的旅游商品,通常价格远高于实际价值。一块标价2万元的玉,实际可能仅价值数千元,甚至还有假货。这些游客买到的,多数是自己并不需要或质价不符的商品,且购物支出通常远高于团费支出。
在这场低价游博弈中,遵章守法正常报价的旅行社也成为间接受害者。这些正规旅行社不仅损失了原本可以正常价格参团的游客,还可能因价格战乱象导致行业形象受损,从而丢失未来的潜在客户。因此,大打价格战的旅行社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它们原本没有太多生存空间,靠价格战在市场抢得一席之地,遇到购物“大方”的游客甚至还能赚上一笔,低价团自然难以禁绝。
文章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