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月入两万不及以前一半,小语种导游仍然“无人可用”
2024-04-10返回列表

随着免签政策、便捷支付手段等各项措施推行,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外国人入境游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五成。


在此背景之下,小语种导游紧缺成为普遍现象,一些旅行社还需向同行“借导游”以填补岗位空缺。


小语种导游为何紧缺?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收入水平如何?外国游客愿意参观哪些景点,品尝何种美食?为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话三位小语种导游,以下为他们的自述。


7fd7bf4c0c6f04f33775a7a1969bdef2_ac345982b2b7d0a29a709ce49c99a0044a369a96.jpeg


成都西语导游Pablo:团单排到10月,与翻译相比收入打对折


涉外导游一般分为三种:入境地接、出境领队或是两者兼顾。


入境地接有工作底薪,以成都市场为例,小语种导游的基本工资在600元左右。客人一般会给小费,有时也会增加自费项目,日薪在800到1000元之间浮动。


出境领队主要工作是陪伴出国游玩的团队,负责各个环节沟通以及紧急情况处理。因为不用做讲解工作,所以工资偏低,不得不做代购补贴收入,一个成熟的出境领队普遍收入在一天500—1000元。


领队和地接的工作一起做,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收入也是行业内的天花板。这份工作一般是从业多年的导游才能胜任,行业里能年入百万的都是这批人。


导游这份工作与旅行社的关系较为松散,大多是兼职,证件挂靠在旅行社,需要自己买社保,淡旺季的收入也有明显差异,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并不算理想选择。


至于小语种导游短缺的问题,同样的工时,小语种翻译的收入是导游的两倍,但导游的工作又要比翻译杂一些,达到语言要求的人并不愿意干导游。


“免签”政策实施之后,我接手过不少二三十人的大团,工作已经排期到10月份,体感上是“小爆”的一年。


来到成都,大多数外籍游客主要是为了看熊猫,顺带也会参观武侯祠这样的景点。一些人还会主动要求体验坐三轮车、喝奶茶、当熊猫义工,尝试以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打开”这座城市。饮食方面,钵钵鸡这类看起来辣、吃起来不辣的食物很合他们胃口,有些餐馆已经更新了外文菜单。


西语地区的人一般会源源不断地问我平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主要是文化差异方面的,只需要认真回答就行,不用担心冷场。他们会关心中国的房价、工资、学制,以此来观察这里的生活和自己国家有何不同。


e137912d163c2ef657becf97b4216b56_738b4710b912c8fc2f3c6cd8a4754448d7882158.jpeg


西安俄语导游Sherry:时常加班,今晚接通知明早去接人


我一个朋友是开翻译公司的,有次他问我是否愿意带团,在学校我也负责过外宾接待工作,就接了这个活。第一单按照翻译的价格结算,后来就定了基本底薪,一天能收入上千没问题,当天结账。不同地区薪资差异挺大,一个广西的朋友在当地花500元就能招聘到小语种导游。


作为导游,在餐食和纪念品方面一般有返点,因为我一开始就是帮朋友忙,所以没研究过这些“隐形收入”,工资相对固定些,不过我的工作时间会很“灵活”,时不时得加班,大巴司机超过规定时间后能收到加时费,我就没有任何保障。


西安的俄语导游数量确实不多,听到的说法是好像总共不到20个,我一般带的是比较小型的家庭团,6—8个人那种,而且接到过不少急单,就是今天晚上才收到消息,明天一早就得去接人。


游客来西安的首要目的,主要是看兵马俑,我会讲些有趣的事情,例如告诉他们发掘兵马俑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干这个工作可以保证不会轻易失业。还有就是用“类比法”,做时间上的横向对比,这样更便于游客理解文物的意义。


在旅行过程中,也有人会去体验汉服,观赏大型实景演出,在他们那里热带水果相当昂贵,所以很中意杨枝甘露这样的饮品。


有些中亚人还会主动问我可以购物的地方,游客所指的并不是大型商城,而是能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批发市场,他们想购买衣服当作纪念品送给家人朋友。


北京法语导游Liang:导游流失严重,旅行社通过带团补贴填补小费空缺


我从事这个行业有十多年时间,小语种导游紧缺的现象确实存在,收入过千也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不过现在还没有那么多团可带,我们的工作量和外国客源的假期挂钩,经常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状态。


以前旺季的时候,特别缺小语种导游,就会跑到高校里面紧急招人,有点像是“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有时法语导游找不上,只能招会英语的顶上,实际上,来自法语地区国家的游客并不喜欢英语导游来接待,这也是实在没其他解决办法。


由于大多数外国游客会提前计划自己的行程,所以我预计“免签”后还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客流量爆发,这会有一定延迟性。目前所掌握的预定情况不太乐观,我们预判理想状态下,至少需要一到两年才能逐渐恢复到 2019 年的客流量。


去年国内旅游复苏以后,门票成为困扰行业的难题。黄牛甚至会将故宫门票炒至千元以上,我们经常找黄牛买高价票,有时候也订不上票。只能建议游客不要在中国大型节假日期间过来,如果参观不了故宫,他们会非常遗憾。


乘坐地铁、公交,去胡同体验生活,或是在公园看广场舞、相亲角,这些外籍游客也享受体验本地人的日常生活。


现在的市场上,有常规的旅行团,也有定制化的旅行团,我会接手一些法国学生的旅游团,这些孩子一般在校期间就学习过中文,各方面的体验交流会更深入些。


坦白来说,来中国旅游的成本要远高于周边其他国家,中国太大了,游客只能在几条路线中择一而行,常规的路线是“北京-西安-洛阳-苏州-上海”。如果是深度游,可能会更倾向于花更多时间去探索一个区域,比如像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


过去几年,导游的流失率还是比较高的,我所掌握的数据中,流失率超过了70%,其中一部分是退休了,还有人找到了更稳定或者收入更高的工作,去非洲工作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新入行的年轻人来说,工作时间和收入不稳定,在北京的生活成本高,很多人受制于现实条件很难坚持下来,前期的阶段真的像是在“熬”一样。


带团确实很辛苦,一天基本上两万步起步,但我还是能从这份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在陪伴游客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新奇的角度来看待之前习以为常的事情。


因为语言不通的关系,这些游客在旅行期间的所有关注点大多聚焦在导游一个人身上,如果能得到认可,他们会非常信任你,小费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的小费明显不如以前多,旅行社就会给导游带团补贴,不然很难留住人。


一些游客在离开中国后,还会和Liang保持联系


如果是几年前,我一个月的工资在三四万左右,现在除了接法语国家的游客,英文的团也带,还会接手中文的研学团,我拼命找活干,收入也不能达到之前的一半。我甚至想要拾起以前学过的西班牙语,这样就能再多带些团。


文章来源:齐鲁壹点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