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说真的我都不知道旅游是啥。”9月5日,在唐城宾馆,陕西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会长李刚回忆起自己刚被调到旅游部门的心情时说。
据悉,李刚是陕西省第一批全国统考获取导游证人员,也是国家第一批高级导游。已经从事了四十余年旅游工作的他,见证了陕西省旅游业数十年的发展变迁。
和旅游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23岁的李刚从共青团省委宣传部转到旅游部(中青旅陕西分社前身),自此开始了与旅游的不解之缘。转行旅游业后,他又在西安外院(现西安外国语大学)夜大学习了日语。李刚回忆说,“可能由于当时旅游部刚刚发展,需要年轻、有朝气的力量。”
当时,全国只有国旅、中旅、青旅三家旅行社。分别负责境外旅游接待、华侨旅游业务和国际青年交流。李刚初到团省委旅游部先在办公室负责综合业务,先后在外联部、日本部、港台部、东南亚部、亚大部担任副经理、经理,同时担负着一线导游工作。
1987年前,各省旅行社一直是接受总社接待计划。业务放开后,由于旅游人员紧张,李刚开始带旅行团,“那时主要接待港台同胞、东南亚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游客。”李刚向记者展示了一个胸牌,上面有“秦”字篆体LOGO,以及持有人信息。“当时没有导游证,参加青旅内部培训考试后,上报给原省旅游事业管理局,按系统统一制作胸牌。戴上这个,就可以进出兵马俑和华清池、大雁塔等旅游景区。”
旅游业刚刚起步,导游资料严重匮乏。“除了上面发的一本书,几乎没有学习资料。直到1989年,原国家旅游局印发了统一教材,由各省自行组织考试。第二年,在全国统一命题的考试中,我拿到了统考第一批导游证。”1995年,李刚成为中国金桥旅游西安公司的副总。1997年,又成为我国首批高级导游。
见证西安旅游变迁
据李刚回忆,上世纪 80 年代末,旅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中、青三家,那时国家规定只有国际社才能接待外国游客和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到1997年全省已经有24家国际社。2003 年,国家放宽了个人注册国际旅行社的限制,彻底打开了旅游市场的大门,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在这一年,李刚个人入股北方四海国旅。如今,陕西已有 1100 多家旅行社, 70余家有出境资质的国际社。
西安的旅游业在这一段时间里蓬勃发展,最高的年份接待外宾170多万人次。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95年以前,西安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碑林、半坡、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我们叫‘老五点’。”为了丰富讲解内容,李刚常常去新华书店购买各种风土民俗的书籍。“碑林不易讲解,最初我在不带团时,就经常带上面包、冰峰和本子,在碑林一待就是一天,一块碑一块碑地记录。那时没有完整的资料,只能靠自己,谁努力谁才能胜任。”李刚回忆。
“后来加入了乾陵,景点日益增多,如北线加了延安壶口,铜川照金等地。大唐不夜城所在地从最初的人烟稀少,到现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1万人。外宾旅游则主要集中在兵马俑、城墙、碑林、陕历博、大雁塔。客源也发生变化,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西安已成为全国旅游热点城市。”
导游的服务不可替代
从一名导游成长为旅行社社长,再到协会会长,李刚在导游行业耕耘四十余年,见证了行业从起步到繁荣的过程,也品尝了从业生涯中的快乐、幸福、痛苦与迷茫。李刚回忆说,导游这一职业的称谓从最初的“翻译”“陪同”,逐步演变为今天的“导游”,折射出导游社会地位的变化。
李刚讲述过往的带团经历
李刚认为,旅游是经济富裕后的自然选择。过去,外国游客热衷于购买中国特色商品,如今旅游已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信息更加透明,自助游成为趋势,这对传统旅行社构成极大挑战。
尽管如此,李刚仍坚信导游的价值不会轻易被取代。“真正的旅游体验不仅仅是到达一个地方,而是通过专业的讲解,透过表象深入了解背后当地的自然知识与文化历史。”他表示,“我们正积极转变经营思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即使旅游业面临更大的网络挑战,能够提供深度体验和专业讲解的导游,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