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导游辱骂不购物游客“死猪不怕开水烫”?后续:吊销!罚款15万元!
2025-09-27返回列表

9月25日,媒体曝光云南旅行社一导游涉嫌在带团时欺骗胁迫游客购物。香格里拉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在9月23日接到举报并立案,经调查查明该旅行社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


25日晚,香格里拉市文旅局作出初步处罚决定:拟对涉事旅行社罚款15万元,停业整顿30日,对旅行社法定代表人罚款5000元,对带团导游吊销导游证。


f121b65c989a5056f31380d2cdcd3910_640_wx_fmt=jpeg.jpg


此前报道云南一导游辱骂不购物游客“死猪不怕开水烫”?当地:已立案调查!


近年来,旅游市场乱象频发,在事件发生地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也非个例。2023年,导游辱骂未购物的游客“全家是搅屎棍”;2024年,699元云南双人游遭强制购物,最终消费3996元,远超宣传费用。


尽管监管部门多次整治,但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导游辱骂游客的戏码依旧不断上演。


其实,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畸形的商业模式里。旅行社低价吸引游客,通过强制购物填补成本黑洞。当导游收入与游客消费直接捆绑在一起时,游客也就被迫沦为“待宰的羔羊”。旅游行业的问题,不能光靠游客擦亮眼睛,要想根治顽疾,关键在于斩断旅行社、导游、购物店之间的灰色利益链条。


导游的恶语,本质上是对“诚信”二字的公然践踏。游客付钱本想换来一段美好旅程,却成了别人眼中“待宰的羔羊”。从上车算“经济账”,到点名购物、言语施压,甚至辱骂嘲讽——这早已不是服务,而是赤裸裸的胁迫。可笑的是,导游一边感叹“不希望人性在金钱面前无处藏身”,一边却用最刻薄的话逼游客掏钱。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放松,而不是用尊严去换一张“购物单”。


更值得警惕的,是低价团背后那条“返点分级”的利益链。游客被当成商品转手,地接社靠回扣盈利,导游靠提成生存——整个链条里,唯一被忽略的,就是游客的权益。当“宰客”成了商业模式,恶语相向也就成了常态。不斩断这条“低价引流、强制消费”的链条,黄金周里,“下一个被骂的游客”可能就在某个景点出现。


当地有关部门迅速立案,是对游客权益的及时回应。但个案查处远远不够,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彻底清查“返点分级”的黑幕,斩断旅行社、地接社、导游之间的灰色利益链,让旅游消费回归透明;另一方面,也要打通游客维权通道,让遭遇不公的游客“投诉有门、维权有力”。同时,导游职业规范也需加强——靠服务赢得尊重,才是正道;靠骂人“赚快钱”,注定走不远。


黄金周将至,无数游客即将踏上旅程,他们期待的是“诗与远方”,而非“套路与难堪”。此次发生在云南的导游嘲讽游客事件,应成为旅游市场整治的“催化剂”——唯有彻底清除“低价陷阱”“强制消费”的毒瘤,守住“诚信服务”的底线,才能让游客放心出行,让旅游目的地真正赢得“宾至如归”的赞誉。


毕竟,没有人愿意在旅途中被当成“猪”来骂;也没有哪个旅游市场,能靠欺负人活下去。


综合自澎湃新闻、新京报、大江网评论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