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动态
跨省旅游“坑团”调查:注册在A省,“坑骗”在B省...
2023-09-06返回列表

暑期旅游高峰,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彰显出旺盛出游需求和消费潜力。


然而,各地也不时曝出种种旅游市场乱象。“低价”入团却屡屡被要求购物消费;举报“坑团”线索,却发现旅行社注册地在相邻省份,打击处理效果不佳。这样的套路,让不少“向云端”的游客措手不及,连连中招。


6f273dff83ac42171cac71951eb8d9c4_ca1349540923dd5499d59b6bcc511ed29d8248f7.jpeg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有的旅行团采取跨省流动“挖坑”方式,以“超低价”揽客入团,全程购物环节塞满坑骗游客。与多年前那种赤裸裸的“低价团”“购物团”相比,如今“坑团”“坑店”坑蒙拐骗的方式更为隐蔽、套路更加多样。特别是,诸如“A省注册B省骗”的跨省流动“挖坑”,就如无影乱窜的“地鼠”,让广大游客防不胜防,钱包和精力都“伤不起”。


“坑团”旅游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且屡禁不止,背后有着复杂的内幕和利益链。其内幕和利益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厚利诱惑,流动“挖坑”。一名销售土特产的企业负责人说,本地企业非常珍惜地方品牌,但一些常年吃“坑团饭”的人,有一整套流动“挖坑”经验。他们乔装成本地人,或是高价欺客,或是制假售假。这些店给相关旅行社、导游返利颇丰,导致本地正规特产销售点门可罗雀,“坑店”“黑店”却门庭若市。


一些地方查处“坑团”,对相关导游或是罚款两三千元,或是暂扣导游证7日。有旅行社负责人直言,对导游来说,这与所获回扣相比,代价非常低。以玉石销售为例,回扣动辄上万,一些导游甚至在购物场所持有暗股。“一些‘坑店’‘坑团’肆无忌惮,哪个地方旅游热、管理松,就到哪里挖坑。”


——跨省经营,躲避检查。记者调查发现,被投诉较多的旅游购物点附近的旅游大巴,多挂着周边省份的牌照。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不法旅行社躲避监管的手段。


近年来,一些相邻省份共建旅游市场,允许旅行社跨省经营,但跨省执法机制没有建立。一批经营“坑团”的旅行社注册在A省,“坑骗”在B省。在B省被坑的游客向当地投诉举报,B省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向A省发送提示和协查函的方式进行监管,一些时候不了了之。


9f8aae93446e916c816b803259adfa0d_77094b36acaf2edd4a26ffe99fc2f8e33801933c.jpeg


一个细节是,被投诉较多的旅游购物点附近的旅游大巴,多挂着周边省份的牌照。如此“小心思”的背后,或许正是摆出了“随时开溜”的姿态。如媒体报道所提及,一旦有游客坠入跨省旅游流动的“坑团”中,即使举报投诉,事发地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外省市注册旅行社团体的调查、查证和处罚约束,往往面临尴尬。相比于本省省内直接固定证据,由文旅、市场监管和公安机关等部门查处,目前给邻省发送提示和协查函的方式,显然有些缓不济急。


正因为如此,不法“坑团”才敢耍小心思,猖獗坑骗。这警示各省,在畅通共享旅游资源的同时,有必要深化合作,强化协作治理,构建起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查处机制,让“地鼠”无处可逃。


文章综合自半月谈、人民网旅游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